张俊,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。自2007年踏入山西大同大学,张俊老师便与思政教育结下了深厚缘分。近二十年来,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深耕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与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两门核心课程,授课足迹遍布全校各学院,累计培养学生超万人次,用热忱与智慧点亮一代代青年的理想之光。
一、教学创新显实效,润物无声育英才
张俊老师善于融合理工科严谨思维与文科人文情怀,形成独特教学风格。他所带班级学生优生率持续高于教研室平均水平,多次收到各学院感谢信与锦旗。学生真情反馈道:“老师的课像一把钥匙,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读懂了青年的责任。”2021年,他在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专项中凭借“历史场景还原+现实问题探讨”创新教学模式荣获中年组一等奖。他带领团队创作的“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手绘元素”入选教育部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发展研究中心《2025“大思政课”手绘地图》,以艺术化表达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。
二、科研实践相融合,红色育人谱新篇
张俊老师坚持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,合著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: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》,发表5篇思政改革与红色文化育人相关论文,其中《基于地域文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》获评校级优秀论文。他主持完成校级课题《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》,参与5项省市级课题,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12个鲜活教学案例,使课堂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,他指导学生依托大同黄花非遗文化打造“忘忧·母韵”项目,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,带领学院唯一队伍晋级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。
三、立德树人守初心,匠心深耕二十年
作为优秀党员和班主任,张俊老师两次获评校级优秀党员,荣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称号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。他坚持每周阅读理论著作更新知识储备,通过课后访谈和线上交流关注每位学生思想动态,用身边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。一位曾经迷茫的学生在毕业留言中写道:“您的课让我明白,青年的理想应与国家发展同频。”这正是他坚守讲台的最大动力。
廿载耕耘,初心如磐。张俊老师深爱着校园里琅琅的书声、学生们求知的眼神,更珍视用思政课为学生人生导航的神圣使命。未来,他将继续以初心致匠心,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为培养更多政治合格、素质过硬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。